您好,欢迎来到骏绿网!

当前位置:

首页 >绿建资讯 >行业资讯 >加速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“生命力”

加速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“生命力”

时间:2019-06-24     作者:系统管理员     来源:快资讯     阅读:34034

文章摘要: 加速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“生命力”


进入夏季暑期,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,受灾人口已高达675万,长江中下游、黄河上中游均已发生区域性洪水,未来两至三个月还有发生更大洪水的可能。城市面临大规模降雨时排水受阻,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正常运行,人民生命财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。

加速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“生命力”

在人类现有科技水平、防灾能力的制约下,自然发生的现象对人类形成灾害,目前我们还无法抵御,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尽可能防范以减少灾害,其中,加速海绵城市建设,是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专家介绍,目前全国共有30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,从建设效果看,北京、西安等城市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,对于防洪抗涝、循环利用、节约水资源都起到了良好效果。但是,宏观地看,全国大部分城市还处在对雨洪处理的自然状态,稍有大雨即陷入灾害状态。

中国改革开放40年,城市超规模、超速度的发展,是其标志之一。前几年曾经看到一个统计,说中国的水泥用量,占到了全世界的70%以上,虽然这个数据有待核准,但水泥的超量使用,把原本可以自然循环、自然呼吸的土地覆盖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土地本身具有吸水性。本身就是呈海绵状态的吸收与释放,而水泥的大量使用,使城市土地硬化,水有来处而无去处,海绵体变为水泥体,城市失去了自然的状态。这种现象眼下还在发展中,城市建设重地上、轻地下,重地上高楼大厦平地起,轻视对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,不舍得在基础设施上花钱,形成一年往复一年的城市洪涝灾害。

海绵城市

海绵城市建设理念

建设海绵城市,关键在于不断提高“海绵体”的规模和质量。过去,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,往往会填湖平壑。根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,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、湿地、坑塘、沟渠等“海绵体”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;受到破坏的“海绵体”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、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,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。

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“海绵体”。根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,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、小区、道路、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。比如让城市屋顶“绿”起来,“绿色”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、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。道路、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,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“沉下去”。

海绵城市

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措施

措施一“渗”源头减少径流、净化初雨污染

1.雨水花园

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,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,通过植物,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,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,涵养地下水。

2.透水铺装

透水铺装是指具有透气,彩石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妈耶可称排水混凝土,有效补充地下水,缓解城市的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。

措施二“滞”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

生态草沟又叫植被浅沟或者生物沟,雨水径流通过植草阻拦,逐步缓解下渗,最终用于补充绿地的土壤含水量,实现降雨径流的全部吸收净化,同时减少绿地浇灌用水,达到削减降雨径流,延缓洪峰的目的。

措施三“蓄”降低峰值流量,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

湿塘是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,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,湿塘有时间结合绿地,开放空间等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,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,娱乐功能,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,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。

绿色屋顶的雨水径流控制措施,由于屋面需要保证不会被植被根系穿透,且要耐旱,所以对植被有特殊要求,考虑房屋的承载能力,其结构也很特殊,很多时候采用一些轻质材料,构造复杂,成本较高。

海绵城市

措施四“净”减少污染,改善城市水环境

人工湿地主要利用土壤,人工介质,植物。微生物的物理,化学,生物三重协同作用,防止环境的再污染,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。

措施五“用”合理利用雨水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

雨水收集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,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求,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,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,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,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,浇灌绿地,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,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措施六“排”减少内涝,提升城市应变能力

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,在实行污水,雨水分流控的情况下,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,送至污水处理后,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,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,雨水通常分散就近排入水体,雨水不能自流排出,为排除城市内涝风险。

加速建设海绵城市刻不容缓。中国自古至今,不乏善于用水,科学引水为民造福的范例,这是尊重自然、敬畏自然、顺应自然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当今的科技水平能够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足够的支持。让水循环起来,让天降雨水均衡地在涝时得以蓄、在旱时得以用,防灾减灾,善莫大焉。

【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】

标签:
看直播
找资讯
找产品
赏案例